第八章 歷史性轉折和全局性影響的呈現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第334頁
出席這次會議的實際代表人數是290人,其中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同時,經中共中央批準,全國政協宋任窮、軍委顧問黃克誠、最高人民檢察院黃火青、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喬木、國家建委韓光、內蒙古周惠、陜西省王任重、廣東省習仲勛、鐵道兵陳再道等9人列席會議。
十一屆三中全會秘書組印發了出席全會名單、全會分組名單和全會日程,印發了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三次講話和葉劍英、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當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集十一屆三中全會各組召集人開會。華國鋒主席和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副主席出席了會議。
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就如何開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及會議的指導思想、開會辦法和議程安排等問題講了話。
按照全會的日程安排,
這天上午,華北組、西南組、西北組分別召開會議。下午,東北組、華東組、中南組分別召開會議。各組召集人傳達了華國鋒主席和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副主席在
一切準備完畢后,十一屆二中全會開幕了。
華國鋒首先向與會代表通報了中央工作會議的情況,他說,三中全會之前,中央開了36天有中央和地方黨政軍主要負責同志200多人參加的工作會議。經過到會同志的充分討論,一致贊同中央政治局關于從明年1月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解決了為天安門事件徹底平反和過去運動中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重新評價了一些擔任過黨政軍重要領導職務的同志的功過是非;修改了關于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原則上確定了明后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人事問題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人選的建議。會議中間,同志們對中央的幾位領導同志和幾個部門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一些同志也程度不同地作了自我批評。中央政治局同志和到會同志一致認為,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為開好三中全會做了充分準備,創造了有利條件。
接著,華國鋒談了三中全會的主要任務,他指出,從今年2月召開十一屆二中全會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個月了,這期間,我們各條戰線的工作都在前進。我們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們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就是討論通過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于從明年1月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同時審議、通過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和1979年、1980年兩年經濟計劃的安排;討論人事問題和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華國鋒最后說,當前我們的任務十分繁重,各地區各部門都有大量工作亟待去做。中央工作會議已經開了一個多月。所以,中央政治局的意見,這次三中全會只開5天,希望到會同志集中精力,把會議開好,完成這次全會預定的任務。
由于會期較短,開幕會后,各組采取了集中時間閱讀文件的辦法。隨后,各組進行了討論。與會者集中討論了工作重點轉移、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農業問題兩個文件、1979年和1980年兩年經濟計劃的安排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健全民主與法制、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等重大問題,并建議中央以中央全會的名義作出鄭重的決定。
早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就開始了這個公報稿的起草工作。
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多次同胡耀邦談到三中全會公報的起草事宜,指示胡耀邦關注此事,布置中辦研究室著手起草。
三中全會公報撰寫組于18日拿出第二稿,胡耀邦與胡喬木、于光遠等人再次提出具體修改意見。20日上午,胡耀邦看了胡喬木的修改稿后又一次提出修改意見;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與華國鋒等人共同商量修改方案。21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公報草案,根據討論意見修改完畢后,于22日清晨印發出席全會的全體人員審議。
全會一致原則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并確定這兩個文件先傳達到縣級,廣泛征求意見后,再由省、市、自治區集中修改意見,報中央定稿后,由中央正式作文件下發。
全會一致通過《一九七九、一九八○兩年經濟計劃的安排》。這個文件由國務院正式下達,并確定傳達范圍。建議國務院在修改后提交明年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
全會一致通過《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建議中央政治局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再做些修改,然后在
全會選舉陳云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選舉鄧穎超、胡耀邦、王震三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勛。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等九人為中央委員,將來提請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這一增補手續予以追認。
全會選舉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云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鄧穎超為第二書記,胡耀邦為第三書記,黃克誠為常務書記,王鶴壽、王從吾、劉順元、張啟龍、袁任遠、章蘊(女)、郭述申、馬國瑞、李一氓、魏文伯、張策等11人為副書記,并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委員85人。宣布選舉結果后,陳云發表了講話。
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是中央政治局早就擬議的事。
中央組織部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就開始做了大量的深入細致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考察、提出候選人,供中央參考。
中組部在向中央報告的同時,附上了他們提出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候選人名單(草案)。
根據這一方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建議組成人員是:第一書記陳云,第二書記鄧穎超(女),第三書記胡耀邦,常務書記黃克誠,副書記王鶴壽等15人;常委帥孟奇等23人;委員朱穆之等61人。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全部候選人的名單、簡歷作為會議的文件,印發到每個與會者手中,充分發揚黨內民主,讓大家充分醞釀,充分討論。
22日晚,選舉的結果出來,以上候選人全部當選。新的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立,這是1969年4月中共九大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取消黨的紀律和監察條款以后,中國共產黨正式重新恢復黨的紀律檢查機構。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選舉結束后,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陳云發表了講話。他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此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給予了高度評價。
陳云指出, 三中全會和此前的中央工作會議開得很成功。大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充分恢復和發揚了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認真討論了黨內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增強了團結,真正實現了毛澤東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在延安整風時,毛澤東首先集中了幾十個高級干部,連續開了幾個月的整風會議,大家面對面地指名道姓地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認真總結建黨以來的經驗教訓,寫出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七大后,全黨同志團結一致,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1957年以后,由于種種干擾,毛澤東提出的這種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很多年沒有實現。這一次黨中央帶了個好頭,只要大家堅持下去,就有可能在全國實現。
陳云在講話中還說,由于自己身體原因,只能量力而行,做最必要的工作。
在
華國鋒著重講了如何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搞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他強調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華國鋒指出,前一個時期,全國報刊上開展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對于黨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開動機器,砸碎林彪、“四人幫”的精神枷鎖,進一步發揚黨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革命學風,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華國鋒還強調,一定要執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黨和國家的生活中都要充分發揚民主,都要認真地執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充分發揚民主,才能做到正確的集中、才能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辦法、才能廣開才路,發現大批能干的人才、才能正確的總結經驗;要健全法制,維護黨紀國法。黨章規定的黨員的權利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華國鋒宣布:要堅決實行“一不主義”—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他說,一定要不斷地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革命老干部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搞好傳幫帶”,同時,“要把在三大革命運動中涌現出來的,符合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五項條件的優秀分子,逐步地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一定要抓緊落實黨的干部政策。希望各級黨組織本著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抓緊落實黨的政策。對于過去搞錯了的事情,都要分別先后緩急,逐步糾正過來;領導應該作自我批評的,都要認真地承擔責任,檢討錯誤。一定要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經常記住“滿招損,謙受益”這句古話。在一切新情況、新問題面前,一定要沉著穩重,沒有摸準情況,沒有認真研究,決不可貿然從事,要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工作。
華國鋒還談到了關于毛澤東的缺點、錯誤及毛澤東的評價問題。他說,在這兩次會議上,我們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這些問題中許多是同毛主席有關的,許多問題的處理是毛主席同意過的。在公報宣布以后和會議的一些內容傳達以后,黨內外肯定會有很多人圍繞毛主席的評價問題發議論。我們會議的公報以及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小平同志和其他領導同志的一些談話,已經給同志們指明了對待這一問題的正確態度。我們和毛主席本人一樣,承認毛主席是有缺點有錯誤的,這對任何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都是不可避免的,承認這些完全無損于毛主席的偉大功勛。事實上也正是毛澤東思想,正是毛澤東同志的教導,給了我們糾正一些歷史錯誤的原則和方法。我們糾正了一些歷史上的錯誤,是把毛主席的旗幟舉得更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貫穿全會的基本思想,實際上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等“左”傾錯誤開始了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的全面糾正,從而使黨的工作終于結束了兩年來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完成了中共十一大沒能完成的實現歷史轉折的任務。
公報指出:“全會高度評價了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于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從根本思想上解除了“兩個凡是”的束縛,為克服多年來的“左”傾指導思想,恢復黨的優良傳統,按正確方向尋求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全會認真討論了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全會認為,全國范圍內揭批林彪、“四人幫”的運動已經基本上勝利完成,就整體而言,實行全黨工作中心轉變的條件已經具備。應當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對于實現國民經濟三年、八年規劃和二十二年設想,實現四個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全會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這就是說,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以至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都是要改變的,但其改變必須適應于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必須有利于提高生產力。這就從根本上破除了那種不顧生產力發展的狀況,肆意改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實際上只是為革命而革命的“左”傾觀點。
全會為調動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經濟措施,包括提高糧食統購價格和降低農用工業品的銷售價格。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開始清算農業工作中的“左”的錯誤,明確提出要“加強勞動組織,建立嚴格的生產責任制”并肯定了包工到組、聯產計酬等形式。全會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為必要的經濟體制改革和與之相適應的政治體制改革走出了有決定意義的第一步。全會還提出了對外開放的方針和重視科學、教育的方針。全會公報說,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并大力加強實現現代化所必需的科學和教育工作。
全會認真討論了“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文化大革命”前遺留下來的某些歷史問題,決定撤銷中央在1976年發出的有關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和處理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文件并審查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錯誤結論,提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必須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
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會不會導致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這曾是使一些人困擾的問題。全會在堅持實事求是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按照歷史實際,充分肯定毛澤東的偉大功勛并且指出,要求一個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那不是馬克思主義,也不符合毛澤東歷來對自己的評價。這次全會把對“文化大革命”全面的總結留待以后適當時候去做(兩年半后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做了這件事)。全會鄭重地指出: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歷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功績,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