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第三部分 中國——世界第三大國 華國鋒 第292頁
毛于1976年9月與世長辭。他死后文革革命很快就結束了。毛的遺孀江青和忠于她的文革革命領導人被逮捕了。幾個最高職位由華國鋒擔任。
70年代末,中國領導已從必須盲目照搬毛的指示中解放出來。因此,當時的中國外交政策呈現出一幅區別不同對策的圖畫,其中大部分政策今天仍然有效。因此,我想這里復述一下1979年10月我在波恩同華國鋒進行的一次深入的會談情況,這次會談斷斷續續進行了幾天。
在此之前,我不認識華國鋒。1979年的這次訪問,在雙方外長的參加下,我們進行了三次正式會談,華國鋒和我談得很投機,以致在一次宴會后我們留下來自發地進行了一次完全是私下的交換意見。
在雙方代表團的正式會談中,就提出了兩個有意思的論斷:在粉碎四人幫以后,階級斗爭的理論已經屬于過去的了;為了推進國內的建設,中國需要長期的穩定。至于外交政策,可以慨括為兩句話,即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當然,和平的、穩定的國際環境不可能通過乞求獲得,而必須積極去爭取。顯然,戰爭不可避免的理論已經消失了。
在私下交談中,討論的都是關于世界形勢和各主要國家的立場。
他(華國鋒)敘述時的那種從容不迫的嚴肅神態,表現了很強的判斷力。華對中越武裝沖突和中蘇在核導彈上互相威脅的分析,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越沖突是越南對柬埔寨謀求霸權統治的結果。在蘇越聯盟條約簽字之后,越南才入侵柬埔寨。越南還多次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邊界并對中國進行挑釁,中共不得不奮起自衛。最后,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是認真的:“如果戰爭在中國大門口進行,中國是不能袖手旁觀的。”
午夜過后很久,我們才告別。這次談話顯示了中國戰略思想的更加成熟和更加細致。這位客人在內部談話中坦率而誠摯,同時在公開講話中又很快得體而盡人情。
在結束訪問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華國鋒也回避各種可以設想的“暗礁”。這次記者招待會是以一出“羊人劇”結束的:魯迪?杜切克,這位頗有才能、但當時因一次手槍暗殺事件的后果而受到影響的1968年柏林大學學生造反組織的頭頭溜進會場,大吵大鬧了一場。華國鋒安靜地忍受了這場鬧劇。這也表現了他的冷靜。
不久,即1981年,華國鋒被取代了。他的肖像從中國的接待廳里消失了。看來,他因為在文化革命中接近毛而受到嚴重影響。此外,他對新的改革方針大概也太保守。對我來說,他為我了解中國的戰略形勢和由此而產生的中國的奮斗目標,提供了某些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