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時候,工業戰線又傳來了捷報:繼鋼產量突破三千萬噸之后,煤炭產量今年突破了六億噸大關。
今年年初,出席煤炭工業群英會的代表們,曾向黨中央、華主席表示,決心在今年把煤炭搞到六億噸。廣大煤礦職工說話是算數的,他們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勝利地登上了六億噸這個“高地”。
煤炭戰線職工胸懷全局,忘我勞動,使去年的煤炭產量比前年增長了五千多萬噸,今年又比去年增長了五千多萬噸,實現了持續的、大幅度的增長,努力適應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需要,立了大功。廣大煤礦職工不愧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對煤炭的需要,煤炭工業一定要當好新長征中的先行。煤炭戰線的職工要在明年做出新成績,快馬加鞭不下鞍,沿著加快現代化的軌道奔馳。
我國的煤炭工業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同需要相比,差距還是不小的。工作發展不平衡,還有薄弱環節。特別是這十來年新井建設規模不大,今后幾年新老礦井接替比較緊張,要進一步提高增長幅度,不再接再勵,不抓住關鍵問題,采取一些重大措施,是不行的。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盡快地解決目前煤炭工業生產技術落后的問題,從勘探、設計、施工到掘進、采煤、運輸等全部生產環節上,努力提高機械化程度,為實現機械化而斗爭;并且按照客觀經濟規律,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進行相應的改革,使企業既有明確的經濟責任,又有必要的經濟權益。這是一場極其深刻的革命,是全體煤礦職工面臨的一項光榮的歷史使命。
過去兩年,煤炭系統對此做了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在發動群眾、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討論、制訂了機械化初步規劃;以采掘機械化為主攻方向,以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的使用、管理、制造為重點,開展了技術培訓,總結推廣了一些典型經驗。現在,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快馬加鞭,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進一步加快工作步伐,樹雄心,立壯志,又快又好地實現戰略轉變,使煤炭工業的現代化,趕上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步伐。這是煤礦職工義不容辭的職責。
要轉得好,“化”得快,一定要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發揚我國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革命精神,打破林彪、“四人幫”所設置的種種禁區、框框,打破小生產習慣勢力的束縛,形成一個人人想現代化,學現代化,干現代化的熱潮,使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生事物在煤炭戰線扎下根來。
要轉得好,“化”得快,就要把現有的基礎搞得更好。我國煤炭工業有一定的基礎,這是我們前進的出發點、立腳點。過去幾年煤炭工業所以能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主要靠老礦出了力。今后,許多老礦還要多出力。只要是有資源條件的老礦,要繼續搞好采掘銜接,努力挖潛,特別在新建礦井還來不及發揮作用的今后幾年,尤其要老礦帶頭搞好挖潛、革新、改造。在這方面,開灤創出了路子,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外也有成功經驗。在實現煤炭工業現代化過程中,一定要把老礦的技術改造放在重要的地位,逐步改造成機械化、現代化的礦井,做到高產量,高效率。
要轉得好,“化”得快,一定要放眼未來,向世界的先進水平看齊,高速度地建設一批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的大型煤炭基地和新礦井。不如此,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煤炭工業用人多、產量少、效率低的落后面貌,就不能保證國民經濟各部門大發展的需要,拖四個現代化的后腿,也就無從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煤炭資源極其豐富,已經探明的儲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已經開采的數量,可以說還微乎其微。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對廣大煤礦職工極為關懷,對煤炭工業的發展寄予很大希望。黨的十一大路線和黨的三中全會的重要決策,為煤炭工業的大發展開辟了極其廣闊的前景。煤炭戰線職工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實事求是,鼓足干勁,苦干實干加巧干,把技術革命搞好,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搞好,爭取在新的一年中,把發展煤炭工業的步子邁得更大些,建設更多的新井,生產更多更好的煤炭,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選自1978年12月30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