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www99,131美女视频黄的免费,www.日韩在线,黄色三级在线视频,全毛片

華國鋒紀念網 > 歷史文獻

人民日報社論:加快農業機械化的正確方針

1979-02-06來源:人民日報編輯:

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集中主要精力把農業盡快搞上去,提出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建設一批現代化農林牧漁業基地;并改革現行農機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使上層建筑與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相適應。這是加快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的重大措施。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二十多年來,我國農機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農用工業初具規模,為各地農村提供了大量農機具;現在我國農村擁有的各種農業機械與六十年代初期相比,增長了幾倍到幾十倍,對發展生產起了顯著作用。我們有了一支相當大的農機化隊伍;還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為今后搞好農業技術革命打下了基礎。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的農機化事業,無論在機器制造方面,在管理和使用方面,都還有不少嚴重問題,遠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除了林彪、“四人幫”的嚴重干擾破壞之外,還在于我們過去受國內外條件的限制,未能全面認識什么是現代化農業,思想上還沒有擺脫小生產習慣的束縛,沒有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因此,三中全會針對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方針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集中力量打殲滅戰,這不是一般工作方法的改變,而是加快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步伐的新方針。不能象過去那樣,到處都辦拖拉機廠,都搶著生產主機,全面鋪開,各行其事,造成產品型號雜亂,質次價高,坑農害農。我國工業基礎薄弱,要把有限的資金和材料有組織有計劃地集中使用,搞好農機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保證以配套齊全、堅固耐用、物美價廉的現代化農業機器裝備農業。農業機械也不能象過去那樣,漫無目標地分散投放,又不保證供應配套農具和維修配件,以致農業機械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勞動力解放不出來,加重社隊的負擔,達不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千差萬異,要按照區域化專業生產的原則,作好機械化的區域規劃。國家的農業投資,必須重點用于建設一批商品糧、經濟作物、畜牧業、漁業和林業基地;特別要重視牧業基地的建設,改變過去重糧輕牧的片面觀點。這些基地,可以是現有國營農場的擴大,可以是墾荒舉辦新的國營農場,也可以在人民公社聯合的基礎上興辦。這些基地,要裝備先進的農業機械,集中使用,配套成龍,使之在生產上充分發揮作用;并且采取科學的生產方法和管理方法,力求做到省工高產。如果我們在幾年之內,首先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上海和其他各省的一些全盤機械化試點縣、國營農場,因地制宜地分別建成一批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都很高的農工商一體化聯合企業,就可以依靠它們逐步解決城市人口用糧和副食品供應,大大減輕全國農民的負擔,使他們有更多的余糧飼養雞鴨豬牛羊和發展其他集體、家庭副業。這樣,遭到“四人幫”嚴重破壞的我國農村經濟,很快就會恢復過來。七億農民經過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將以更大的積極性掀起建設農業現代化的新高潮。重點建設一批現代化的大農業企業,是迅速改變我國農業生產落后被動局面的一項重大措施,走了這關鍵性的一步棋,我國國民經濟的全局就都活了。

改變過去全面鋪開、撒胡椒面的作法,有計劃有步驟地使一些重點地區在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先走一步,將要在全國起極大的示范作用和促進作用,以點帶面,一批又一批地相繼實現農業機械化,這樣波浪式地前進,我國就能以比過去快得多的步伐,有效地達到農業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集中力量首先建設好一批重點基地,不是說非重點的地區就不管了。重點基地畢竟數量有限,其它地區占了極大比重,如果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停滯不前,我國的農業依然上不去。因此,非重點地區都要抓緊解決好農業區域規劃、農藝和農業機械化相適應等問題,抓好農機配件、配套農具供應和農機管理等工作,務必使現有拖拉機充分發揮作用。這些地區的農業機械化建設,還要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發掘地方財政的潛力和集體經濟的力量,根據各地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實事求是,力求做到花錢少,收益快,增產效果顯著;切不可去搞那種好高騖遠、勞民傷財、形式主義的機械化。還應當特別重視農機科研和教育工作,抓緊培養人才,這是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的一項重要任務。在一定時期內,有些地區還得靠半機械化和手工勞動進行生產,有關部門也應注意滿足這些地區對半機械化農機具和小農具的需要。

幾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出現一些老大難問題,長期不能解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及時地改變與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農機管理體制多頭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實際辦事的強有力的領導。在管理上單純依靠行政命令,不按經濟規律辦事。一些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往往被淹沒在無休止的扯皮和公文旅行中。廣大農民和農機部門的同志對這種狀況很不滿意,都迫切要求改變舊的農機管理體制和舊的管理方式。現在,黨中央已經決定恢復農業機械部。這是加強全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于消除目前存在的種種坑農、誤農現象。我們要堅決執行黨中央的這個決定,迅速而穩妥地完成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學會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管理經濟工作,徹底洗刷官僚主義、事務主義和文牘主義一類的腐朽作風,把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過去一段時期,我國人民公社的農業機械,主要是依靠集體經濟的積累購買的。這充分顯示了廣大農民大辦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目前我國集體經濟的力量還不強大,單純依靠農業積累來實現農業機械化,步子必然很慢。因此,中央決定,今后拖拉機站的建立,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社隊自己買機器,社隊資金不足的,由國家貸款援助;一種是國家設立拖拉機站,為社隊服務,收取合理的費用。這兩種形式,目前還只能以第一種形式為主。這項改革必將進一步調動國家和集體兩個積極性,使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度大大加快。

各地在試行中央決定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新的矛盾。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從本本、條條出發,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指導,腳踏實地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就一定能沖破各種阻力,克服困難,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取得新的勝利。

中央的方針政策能否得到貫徹,關鍵在于國務院和各省、市、自治區有關部門如何組織落實。有些同志口頭上也講“集中力量”,干的卻是“分散力量”。毛澤東同志說過:“集中兵力看來容易,實行頗難”,原因就在于領導者缺乏戰略頭腦,被復雜的環境所迷惑、支配,失掉自主的能力。要真正落實中央的方針,各級領導同志必須把“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還要克服說大話、空話的惡習。要從思想上、組織上、物質上采取有力措施,來保證三中全會提出的新方針和一系列政策的實現。

(選自1979年2月6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