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并決定三月十二日為我國的植樹節。這是我國林業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們一定要從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后的第一個春天開始,來一個全黨全民動員,加速綠化祖國,逐步實現林茂糧豐,為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
林業問題就是農業問題。森林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止環境污染等改變自然條件、保持生態平衡的生物效能。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就是農作物的一道天然屏障。我們發展農業生產,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按照自然規律辦事。發展林業,提高森林覆蓋率,就是順乎自然規律,改變自然面貌,保證農業高產穩產的一項根本性戰略措施。沒有林業的發展,也就沒有農業的高產穩產。對于發展林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上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是,我國目前的農業狀況還相當落后,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同四個現代化的需要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造成我國農業多災低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森林少,而且分布不平衡,森林覆蓋率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有的地區的覆蓋率只有百分之一、二。由于農作物缺乏應有的森林植被保障,抵御不了自然災害的侵襲,嚴重影響農業的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情況說明,一個國家的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且分布均勻,才能起到調節氣候,防御自然災害,保證農業穩定發展的作用。我國在歷史上本來是個多林的國家,由于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破壞和毀林墾荒,逐步變成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西北就是一個典型的地區,很早以前這里曾經是森林茂密、水草豐足的地方,所以黃河流域成為我國文化的發源地。后來,由于森林受到破壞,“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積聚和貯存的中心”,使這個地區的很多地方變成了荒原。這種情況同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論述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在歷史上曾經由于毀林使一些地方成為荒蕪不毛之地的情況是很相似的。全國解放以后,我國的林業建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十多年來,由于林彪、“四人幫”嚴重的干擾破壞,一些地方亂砍濫伐林木,毀林開荒,以及一些林業部門重采輕造,又使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給農牧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嚴重的惡果。不論古今中外,由于毀林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是很多的,我們應該認真地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教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速林業建設的步伐。
我國林業發展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一些同志至今對于林業同農業的密切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對森林能改善自然條件,保障農作物穩定生長的生物效能和毀壞森林的嚴重惡果,還沒有高度重視。農林關系好比魚水關系,養魚不能沒有水,務農不能沒有林。可是有的人往往把發展農業和發展林業對立起來,說什么“糧食不過關,林業顧不上”、“造不造林無關大局”、“造林影響農業”。這些都是主觀片面、目光狹窄的看法,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毛澤東同志早就強調指出:“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我們發展農業,如果只是單純抓糧食,糧食是上不去的;即便一時上去了,也不能持久,遇到自然災害就會掉下來,這樣的教訓是不少的。這種情況說明,不從造林這個根本性的措施做起,農牧業的生產條件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發展農牧業就是一句空話。我國耕地十五億畝,只占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未綠化的宜林荒山荒坡就有十幾億畝。我國許多地方山多田少,有的省、區是七分山、八分山,只有二、三分田,如果我們的眼睛只是盯著那幾分田,丟掉更多的山,那就把農業的范圍看得狹小了。如果把一切荒山逐步綠化起來,把一切可以植樹的地方都栽起樹來,不僅能夠改善自然條件,還可以生產出更多的木材、燃料、飼料和多種林副產品,為社隊辦企業廣開原料來源;在山上大量栽植油茶、油橄欖、核桃等木本油料樹和棗、栗、柿等木本糧食樹和水果樹,不與農田爭地,就能為群眾增加更多富有營養的食物。我們祖國大地處處有生機,大有潛力可挖,大有發展前途。如果是真想使糧食持續高產穩產,就應該積極地把林業搞上去。
還有一種說法:“改土治水上得快,造林受益慢,‘遠水不解近渴’。”這也是妨礙林業發展的一種片面思想。農田基本建設包括治水改土的工程措施和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搞治水改土工程是必要的,對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也不可偏廢。從取得木材的角度來看,樹木生長周期較長,這是事實。但從林業對農業的防治風沙、涵養水源等作用來看,只要栽上樹,受益的程度就會逐年增加。同時,遠和近也是相對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遠會逐漸變成近。在舊社會各地都有這樣的事例:有些老農民,總想趁有生之年多植一些樹,為自己的兒孫造福。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共產黨人,為什么這樣目光短淺,不為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著想,而只顧眼前呢?況且治水改土工程也離不開生物措施的保障作用。有的水庫上游林木很少,一遇大雨,巨大的逕流就會把壩、埝、水庫等工程沖毀,造成大災。一些地區森林植被很少,又不重視植樹造林,水土嚴重流失,水庫修起來了,很快被淤沙填滿,不能發揮蓄水的作用。這種情況是不乏其例的,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
要實現綠化祖國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跟上四個現代化的步伐,林業必須有一個大發展。這就要求各地各級領導同志全面認識林業的重要性,廣泛宣傳植樹造林的重大意義,真正把林業放在與農業同等的地位。要把林業建設作為農田基本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適地適樹,搞好調查規劃。要大造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特種用途林。要認真貫徹執行林業政策,實行國造國有、社造社有、隊造隊有、社員在房前屋后和生產隊指定的地方植樹歸社員個人所有,把各方面的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周總理生前曾指示:從中央到地方,每個負責同志,除年老有病的外,每年都要帶頭種種樹,要養成一種風氣,并對此事作出相應的規定。我們要從今年起,認真實行起來,堅持下去。各級領導要帶頭親自動手植樹造林。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到群眾,從城鎮到農村,從高山到平原,人人動手,堅持年年不懈,逐步把荒山禿嶺、荒漠、農田牧場邊緣、城鎮、村莊、路旁、江河湖泊沿岸、機關、廠礦、學校、部隊營房等等,總之,凡是可以植樹的地方都栽起樹來,把山山水水都綠化起來。既要集中力量,又要長期堅持;既要開展廣泛的群眾性植樹造林運動,又要有專業隊伍;既要速度快,又要質量好;既要造好,又要管好,保證成活成林。林業部門和國營林業企業,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徹底扭轉重采輕造的錯誤做法,盡快更新過去的采伐跡地,做到造多于伐,還要向干部群眾宣傳造林意義,傳授林業科學技術。
廣大青少年是植樹造林的一支巨大力量,要把他們充分動員和組織起來,擔當起綠化祖國的重任。全國青年造林大會發出了倡議書,希望全國青少年積極響應,樹立不建成“綠色萬里長城”非好漢,不綠化祖國不罷休的雄心壯志,組成浩浩蕩蕩的造林隊伍,開展造林競賽,人人爭當綠化祖國的突擊手,當好護林的哨兵,為徹底改變我國的自然面貌貢獻自己的力量。植樹節也快到了,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大力植樹造林,盡快綠化祖國!
(選自1979年3月6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