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普通的山村教師,卻有幸與曾經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的華國鋒“牽扯”上,心中常有懷念之情。
1965 年夏天,我參加了韶山灌區工程的修建。當時,工地上勞動競賽如火如荼,文化生活也熱火朝天,尤以詩歌創作有如山花爛漫。那時, 我高中畢業不久,在工地連隊任通訊員。本來在學生時代,我的作文也只是平平,至于寫詩,則完全是個門外漢。然而, 沸騰的勞動工地, 火熱的戰斗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撩動著我的心扉,誘發我寫作的欲望。
一天清晨,我和同志們肩扛鋤頭、鋼釬,爬上山頭,又開始了一天緊張的戰斗。看到同志們“鐵臂揮鋤急,窮山一肩擔”的豪壯氣勢,放眼山頭上我們親手挖成的渠道,是那么雄偉壯觀,心中激動不已。尤其想到過去不敢夢想的藍圖,今天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即將成為現實——高山低下頭,河水上山游,一種抑制不住的激情頃刻間化作豪邁的詩謠:“高山頂上修條河,河水嘩嘩笑山坡,昔日在你腳下走,今朝從你頭上過。”這首詩后來登上了《韶山灌區報》。
說來也巧,這首詩竟然被時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省韶山灌區工程總指揮的華國鋒看上了。在省指的一次干部會上,他把這首詩歌背給大家聽,并連聲夸贊:“寫得好,寫得好,寫出人民群眾的英雄氣概來了!”
同年12 月9 日,在為《湖南文學》1966 年元月號“韶山灌區工程特輯”題辭時,華國鋒欣然命筆,題錄了這首詩,并將“今朝從你頭上過”改為“今日從你頭上過”,使人讀起來更感到親切好懂。
華國鋒題錄此詩的手跡,我最初是在灌區突擊梨樹塘難工險段時,從一張剛剛送到的還散發濃濃油墨清香的《韶山灌區報》上看到的。記得當時,我看到手跡, 眼前一亮, 又驚又喜地大聲嚷嚷:
“華總指揮題錄我寫的詩歌啦!”引得眾人團團圍住,爭相觀看。那天,我一直心潮難平:華國鋒這么個大人物,工作那么忙,竟還這樣關注、這樣看重我們小民工的詩作,難能可貴!這人準是個沒有官架子、謙和易接近的好人!
后來得知省工程指揮部政治部發給每個民工班的那些《韶山灌區詩歌選集》,都是經華國鋒親自審閱、修改后付印的。其中好些詩歌,他還能背誦如流,并經常向同志們推薦。
1966 年春, 毛澤東主席回湖南,住在滴水洞時,華國鋒還特意拿了本鉛印的韶山灌區民歌民謠,托陪同主席的王延春轉交給毛主席,毛主席還真的看了。
回想起來,華國鋒這樣看重民歌,既是對工地十萬勞動大軍戰天斗地精神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贊揚,也是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愛護群眾文藝熱情、鼓勵群眾積極創作的不凡之舉。首長點上一把火,我的寫作激情在燃燒。隨后,我有20 多首詩歌如雨后春筍般在工地上冒了出來,成了當時工地上小有名氣的“詩人”。
1976 年10 月, 華國鋒、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在這場關系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斗爭中,華國鋒起了決定性作用。值舉國上下歡慶勝利的時刻,我向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寫了封信,建議省委召集當年參與韶山灌區工程建設的民工干部進行座談,暢談華國鋒指揮修建韶山灌區的豐功偉績。
這個建議當即被省委采納,我亦有幸參加了此次座談,并受到張平化書記的接見。會上,我聽到了許許多多關于華國鋒工作艱苦深入,密切聯系群眾,注重調查研究,處處為群眾謀利益的動人故事。
會后,我給華國鋒寫了一封信,并寫了《華主席精心來栽培,灌區詩臺花盛開》一文,刊登在1977 年3 月26 日《光明日報》頭版的顯要位置上,想來,他老人家可能看到了。
時光荏苒,一晃22 年過去。1999 年3 月, 原韶山市常務副市長、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毛澤平赴京參加人大會議。會余,他和蔣建國、孫菊四等代表一道拜訪了華國鋒,交談中華老得知澤平就是我的嫡親外甥時,高興地從書架上的一本相冊里,取出一張他的近照,在背面寫上“湯忠武同志存 華國鋒贈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行剛勁有力的顏體字。又取來一個信封,寫上“湯忠武同志收 華托”等字樣,將照片裝進信封,給了澤平。
當我接到這張照片時,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一位曾經的中央最高領導人居然會對34 年前一個未曾謀過面的普通民工銘記在心,如此熱情!
2000 年5 月12 日, 為了征集韶山灌區的史料,湘潭市政協的同志專程赴京拜訪了華國鋒華老興致勃勃地給他們回憶了當年灌區工地上的一些情況后,還朗聲背誦起他曾經題錄的詩歌來:“高山頂上修條河,河水嘩嘩笑山坡。昔日在你腳下走,今日從你頭上過。”并且告訴他們:“這是韶山一個姓湯的民工寫的,后來這個民工還給我寫過信。”
幾十年來,我一直渴望見見華國鋒同志,2008 年4 月,我去了北京,不巧華老正重病住院,未能如愿,留下我終生的遺憾,然而留下的更多的是我對華老的衷心感激。
是他,題錄了我此生的第一首詩歌,從而激勵著我一生愛好文學,筆耕為樂,“年既老而不衰”。華國鋒淳樸謙遜、平易近人、尊重群眾、心系百姓的精神風范,永遠令人銘記,給人鼓舞。■
(該文摘自《文史博覽》雜志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