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有一位與毛澤東主席故鄉(xiāng)湖南有著很深淵源的人,他就是華國鋒。華國鋒雖然生于山西交城,但他的命運卻與山青水秀的三湘紅土地有著割舍不斷的緊密關系。特別是韶山,更是華國鋒心中永遠不滅的燈塔,堪稱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親自提議建立毛澤東陳列館』
1951年初,華國鋒調到中共湘潭縣委擔任第三任縣委書記,1952年底,被提升為中共湘潭地委副書記兼行署專員,1954年擔任中共湘潭地委書記。1955年7月,華國鋒來到韶山,在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之后,他寫出了《克服“左”傾思想,積極迎接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到來》《充分研究農村各階級的動態(tài)》和《在合作化運動中必須堅決依靠貧農》三篇文章,引起毛澤東的注意。同年9月,毛澤東路過長沙,第一次接見了華國鋒。10月4日至11日,黨的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華國鋒第一次作為列席代表參加了中央會議,由于毛澤東的推薦,華國鋒在會上介紹了湘潭地區(qū)合作化的經驗。毛澤東在向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介紹華國鋒時,笑著說:“你是我的父母官哪。”一句戲言說得華國鋒滿臉通紅。“一個老實人。”毛澤東公開贊揚道。
1959年6月,毛澤東第一次回到韶山,時任湘潭地委書記華國鋒陪同。第二年,毛澤東親自提名華國鋒擔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韶山人這樣說,華國鋒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韶山,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的建立發(fā)展也與華國鋒的積極努力分不開。
在毛澤東一回韶山之后,全國人民和國際友人來韶山參觀者日益增多,為此,韶山當地黨委、政府在毛澤東故居附近的南岸建立了一個臨時陳列館,專門陳列毛澤東早期的生平事跡。
1961年4月8日,劉少奇到毛澤東故居參觀,覺得臨時陳列館影響了南岸原住戶的生活,提議撤出來。于是。毛澤東生平事跡的陳列打起了“游擊”,先后轉移于韶山學校和文化館等地。
華國鋒了解這一情況后,多次說:“韶山是毛主席家鄉(xiāng),是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陣地,應該建立一個很好的毛澤東陳列館。”但是中央沒有這個意向,沒有批文,誰敢拍板?即使中央有這個想法,毛澤東本人會不會同意呢?在1963年召開的中南局工作會議上,華國鋒專門向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匯報了有關建立韶山毛澤東陳列館的想法。陶鑄當即表示贊同,并建議撥50萬元專款。華國鋒心里一喜,仍不放心地問:此事要不要告訴毛主席?陶鑄一笑,說:“不能告訴他,他老人家知道了會反對的。我和總理打聲招呼就行了。”
華國鋒一回湖南,立即在湖南省文化局掛起了“毛澤東舊居陳列館籌建辦公室”的牌子,調頗有文化功底的孫策和馬玉卿走馬上任,擔任正、副主任,并定下了毛澤東陳列館六字“辦館方針”:莊嚴、樸實、美觀。不久,經中共中央同意,擇定距毛澤東故居約1里地的引鳳山下辦館址。館舍建筑工程由中南基建局、廣東省建筑設計院、廣州市城市建設局、華南工學院建筑系和湖南省建筑設計院聯(lián)合設計。
1964年6月10日,韶山毛澤東陳列館破土動工,當年8月20日竣工。陳列館建造工程一完工,華國鋒就拍電報邀請?zhí)砧T前來檢查。9月5日陶鑄抵達韶山,瞻仰了毛澤東舊居,檢查了建筑面積達2706.352平方米的毛澤東陳列館。陶鑄對陳列館依山而建、樸實無華、內容豐富印象深刻,對陳列館整個建筑的完工僅用了100天時間大加贊揚。
韶山毛澤東陳列館于當年10月1日正式開館。當時的陳列館僅有三個陳列室,華國鋒深感不足,他多次要求在陳列館工作的同志出省搜集文物。毛澤東的三弟毛澤覃和堂妹毛澤建的照片,都是建館后在外地通過多方尋找才得到的。毛澤東第一次回韶山時,在故居屋里僅見到毛澤覃的畫像。后來找尋到的毛澤覃的照片是不是他本人呢?華國鋒認為,這件事還是毛澤東最有發(fā)言權,于是,他很快將照片送到毛澤東那里。毛澤東經過仔細地辯認,認為可靠,并在照片的背面寫了兩句話:原件退還,洗一套送我。在華國鋒的直接領導下,陳列館的資料搜集工作越來越順利,材料也越來越多,陳列館的同志們對此倍感欣慰。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毛澤東二回韶山時,陳列館的工作卻遭到了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澤東再次回到韶山,住在龍頭山下的滴水洞,華國鋒一直在主席身邊作陪。有一天吃過早飯,呼呼啦啦一群人上車,毛澤東見了就問:“你們到哪里去啊?”“我們去參觀您的舊居。您去嗎?”毛澤東搖搖頭。中午,大家興高采烈地回來了,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更是頗有體會地說:“我們剛剛在陳列館看了主席一家的革命事跡,大家很受教育!”毛澤東卻皺起了眉頭,嚴肅地說道:“不要光宣傳我一家,韶山有很多烈士,要多宣傳他們。”
澤東的意見,引起了華國鋒的重新思考。毛澤東陳列館理應宣傳毛澤東,主席那番話是他謙虛呢還是確實是批評陳列館工作的疏漏?從1966年6月開始,全國各地已經掀起毛澤東崇拜熱,韶山毛澤東陳列館在這方面如果有絲毫過失或盲從,那都是對歷史的犯罪。
毛澤東離開韶山后,華國鋒立即召集韶山歷史資料和陳列館的同志們一起進行研究,最終得出意見:“我們要很好地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多收集一些韶山黨支部的情況,把宣傳毛主席的革命一家與宣傳韶山烈士結合起來。”于是,陳列館的同志們又重新開始了資料收集工作,不久便推出了韶山黨支部五位烈士的事跡陳列欄。華國鋒親自前來檢查,認真看了好幾遍,露出滿意的笑容。
『擴建毛澤東陳列館應保持韶山原貌』
1966年底,正值“文化大革命”興起的高潮,韶山成為全國“朝圣”的地方。韶山毛澤東陳列館每天24小時開放仍不能滿足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內容還要符合極左思潮,怎么辦?韶山同志請教華國鋒,華國鋒總是這樣一句話:“韶山的宣傳,內容要真實準確,不能弄虛作假。”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多人不遠萬里送來毛澤東的文物,一甄別竟發(fā)現(xiàn)有些是假的。在那時候這還了得,有些人就準備扣“帽子”,還有些人卻覺得這些文物雖然不是毛澤東的,仍有政治意義,拿出來展覽也有必要。
華國鋒了解了這兩種傾向后,立即來到韶山,找到當時韶山特區(qū)的負責人毛澤普徹夜長談,談到由于韶山的地位不同凡響,韶山的宣傳和收集文物就更要認真,真實準確,決不能弄虛作假。對有些已經收集上來的不是毛澤東的文物,不能亂扣“帽子”,要通過仔細鑒別后上交文物部門,并認真分析造假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華國鋒一席話說得韶山同志心服口服,他們覺得華國鋒不管政治風云忽“左”或忽右,他都有自己的主心骨,從不弄虛作假。
“文化大革命”期間,韶山毛澤東陳列館經受了一個又一個的考驗。除了陳列館陳列的文物需經受真假甄別的考驗外,陳列館的建筑風格和館址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陳列館是1964年在陶鑄的贊同和支持下建立起來的,陶鑄被打倒后,陳列館的建筑風格就首先受到“造反派”的非議,說繼續(xù)保持陶鑄插手的原建筑風格有損毛澤東的偉大形象,要重新建造韶山毛澤東陳列館。
重建陳列館的要求,也得到了韶山、湖南乃至北京不少同志的贊同。當然,他們的出發(fā)點和所謂“陶鑄曾插手陳列館”的原因不同,他們是從韶山的實際出發(fā):“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來韶山瞻仰毛澤東故居的人日平均萬人以上,最多時可達6萬人。小小韶山沖,在上世紀60年代不到萬人,一下子五湖四海的人涌了過來,陳列館擁擠不堪,門庭若市。那時候,韶山沖還沒有什么旅館,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時,即使深夜,陳列館里里外外依然人聲鼎沸。從當時的需要看,初建時2000多平方米的陳列館是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發(fā)展了。不少人認為,韶山要重新建立一個1.5萬平方米的大陳列館,而且要建成第一流的高樓大廈,以表示對毛主席的深厚感情。這些人四處打報告,要求上級審批,甚至還選好了館址。他們認為,要建立毛澤東新陳列館是對毛主席無限忠心和無限熱愛的行動,誰敢阻止?
華國鋒了解了事實真相后,憂心忡忡。他從內心感到重建毛澤東陳列館的意見是不可取的。對毛主席的感情不是靠建一個樓房陳列館等外在的東西來表達,而是要真正理解和銘記主席對中國革命的貢獻,要真正理解主席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所以,“忠還是不忠”,建立新毛澤東陳列館不是關鍵。對那些從形式上看問題的人,華國鋒也沒有簡單地扣“帽子”。1969年初,華國鋒向周總理請示“錦囊妙計”,總理問他:“湖南的意見怎樣呀?你個人的看法呢?’’華國鋒答道:“當然聽中央的。不過我個人認為,以不重建為好,擴建當然事不宜遲。”周總理也反對重建,同意華國鋒以擴建陳列館來適應形勢需要的建議。華國鋒得到總理的支持后,一回湖南,就建議當時的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撥款172.7萬元,對韶山毛澤東陳列館進行擴建。
擴建工程由湖南省建筑設計院設計,湘潭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承擔施工任務,1969年4月15日正式動工。當時華國鋒正在北京參加黨的九大。九大是在黨的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召開的,時間較長,從1969年4月1日一直開到4月24日,極左思潮影響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華國鋒在大會期間,卻多次打電話給韶山,要求擴建工程一定要切記保持韶山原貌,反對搞“高、大、洋”。九大結束后,華國鋒立即來到韶山,檢查擴建情況,并反復強調:“韶山毛澤東陳列館擴建是對的,不大動是對的。人民群眾到韶山來參觀,主要是學習毛主席的偉大革命實踐,不是來看‘高、大、洋’的房子。要注意保持韶山原貌。”
華國鋒在韶山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保持韶山原貌。有人聽多了反問一句華國鋒:怎樣才叫“韶山原貌”?華國鋒憨厚地一笑說:“毛主席1959年6月回韶山,他看到的就是韶山原貌。毛主席有兩句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就是韶山的原貌。”有些同志,包括韶山一些地方領導同志對華國鋒這個“韶山原貌”不太理解。華國鋒反復告誡,人民來瞻仰韶山,是來學習和了解毛主席是在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成長為一代偉人的,只有永久性地保持韶山“千重浪”的樣子,才能讓人們認識生養(yǎng)毛主席的家鄉(xiāng)。
在1969年的擴建中,引鳳山上有棵大樹按原計劃必須砍掉,華國鋒聽說后,親自到實地查看,建議是不是把這棵樹圈在陳列館的天井中,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又增添了陳列館內的自然風光,一舉兩得。大家聽后覺得很有道理,就依計而行。這次擴建面積達3185平方米,有goooo多名各界群眾自發(fā)地參加義務勞動,于當年8月底竣工。新擴建的毛澤東陳列館,樸實無華,至今那顆天井中的大樹仍枝繁葉茂,四季常青。
『“華書記”重回韶山參觀毛澤東陳列館』
在韶山人眼里,華國鋒就是親人,是老友,而華國鋒對韶山的感情又何嘗不深呢!華國鋒調到中央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太忙,他回到韶山的次數比較少,對此,華國鋒深感遺憾。
1990年11月22日,深秋的韶山,墨綠色的山巒層層疊疊,浸染著暖意。69歲的華國鋒偕夫人韓芝俊,帶著離別多年的思念,來到了韶山。一聽說“華書記”回來了,韶山人們激動萬分,他們早就盼望著“華書記”回來,回來看看韶山的新發(fā)展和新變化。那一天,華國鋒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自發(fā)歡迎的人群。根據韶山管理局的安排,華國鋒一行先來到滴水洞。在這里,華國鋒親自做起了講解員。在談到1966年6月17日至28日他陪同毛澤東住在滴水洞的情況時,華國鋒輕輕地說:“在那些日子里,毛主席每天都是看書,看文件,有時也散散步。”說到這里,華國鋒臉色凝重,陷入了對往事的深深懷念之中。
從滴水洞出來,華國鋒望著韶山一座座新蓋起的樓房,感慨萬千地自語道:“隔了很多年了,想來這里看看。這里變化很大,蓋了不少新房子。”他向韶山管理局的同志詢問了韶山農業(yè)和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后,忽然問到毛繼生和毛振南現(xiàn)在在哪?
“他們已經離休了”,“家住得不遠,要不要去叫他們?”
華國鋒點點頭,“方便的話,真想見見他們。”毛振南和毛繼生都是韶山村人,那個時候,毛振南擔任第一屆湘潭人民政府委員,毛繼生任韶山村黨支部書記,后又擔任韶山區(qū)供銷社黨支部書記,在毛主席回韶山的1959年又擔任了韶山人民公社的黨委書記,被毛澤東戲稱為“山神”。華國鋒當時曾擔任湘潭縣委書記,后又任地委書記。他們三人從解放初相識,一晃40年過去了,如今一個個年過花甲,彼此相見,感慨良多。
華國鋒緊緊握住毛振南的手,問:“我1972年陪外賓來韶山,怎么沒有見到你呀?”
毛振南笑著說:“那時候在搞‘文化大革命’。我受到沖擊調到湘西龍山縣去了。”華國鋒笑了起來:“今天你不受沖擊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紀念館。”1990年的毛澤東紀念館和1969年的毛澤東陳列館雖是一個館址,可內容上已經有了很大變化。華國鋒看得很仔細,一條條字幕,一個個展室,始終面帶笑容。參觀展覽出來,華國鋒又要求一起去看看毛主席故居。毛振南聽著大家都叫華國鋒“華老”,便開起玩笑說:“我們是叫你華書記,還是叫華老?”“華書記”是華國鋒在湖南期間韶山人民對他的習慣稱呼。華國鋒笑了:“不見外就行了,你就叫我華國鋒、老華都行。”在去毛主席故居的路上,不少游客和韶山當地百姓都自覺地列隊、鼓掌表示歡迎,有些個體戶甚至棄攤不顧跟著華國鋒來到故居。韶山領導看了似乎覺得不妥,華國鋒卻笑著說:“人多了有什么不好,群眾跟著不要緊。”還不時地摸摸路邊孩子的頭,和老同志們握握手。
當天晚上,華國鋒一行在韶山賓館二號樓用晚餐。晚飯后,韶山鄉(xiāng)政府按當時接待貴賓的慣例,送給華國鋒四包韶山茶葉,華國鋒擺擺手拒收了。韶山人說,這么多年過去了,華書記還是像過去一樣,不拿基層一根草棒子。
第二天中午,華國鋒離開韶山,前往湘潭。此后,他就再也沒有回過韶山。雖然華國鋒一直身處北京,與韶山遠隔萬水千山,但這時空距離卻永遠都不能割斷他對韶山的深切情感。華國鋒說,韶山是他心中永遠不滅的燈塔。 ■
(該文摘自《黨史文苑》雜志2011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