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在中共晉綏(晉西北)八分區的領導下,華國鋒在艱苦條件下堅持敵后抗戰,為發展壯大當地抗日武裝和開展抗日工作做出了貢獻。筆者根據掌握的相關史料,從抗日宣傳角度,對抗戰時期華國鋒在宣傳戰線上的活動略做介紹,以饗讀者。
『積極投身抗日宣傳活動』
在學生時代,華國鋒就十分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早在“七七”事變前,華國鋒就展現出了優秀的宣傳動員能力。1934年初夏,在全國抗日浪潮的推動下,交城爆發了抵制日貨運動,抗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暴行。華國鋒號召同學們積極參加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并組織了十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在家里編寫抗日傳單。沒有油印機,就用復寫紙復寫,寫好后散發出去。同年農歷四月二十四,是交城傳統的古廟會,遠近各地的人們都要來趕會,是宣傳抗日的好時機。華國鋒踴躍參加了城內小學高年級學生組織的抗日游行,并且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面。這次游行震動全縣,進一步激發了交城人民的愛國熱情,促進了群眾性抗日運動的形成。1936年2月21日,在烏蘭夫等共產黨人的策動下,在達爾罕草原上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百靈廟暴動,宣布脫離德王統治,參加抗日行列。消息傳到交城,交城商科職業學校、城內初級小學等校的師生在中共地下黨員石思明、閻懷才等老師的領導下,通過演劇的方式積極宣傳抗日,編排文藝節目十幾個,以此籌集資金捐助綏遠抗日將士。華國鋒積極參加演劇活動,從道具服裝到舞臺設置,從排練到演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同學們勸他注意休息,華國鋒說:“我演不了戲,多干點零碎活兒,也是為抗日救國出力,累點算不了啥!”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華國鋒更加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交城東關一家商號有一臺當時全縣僅有的無線電收音機,為了及時了解和宣傳抗日消息,他每天都要跑老遠到商號里收聽戰況廣播,把消息記下來,傳播給群眾和同學們,鼓舞大家的抗日熱情。
1937年10月,日軍攻破雁門關,11月8日占領山西省會太原。11月13日,日本侵略軍清田、福田率500多名騎步兵侵占交城。由于日軍的殘酷搜捕屠殺,交城犧盟會被迫由縣城退到山區,建立起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堅持抗日救亡斗爭。與此同時,華國鋒與他在職業學校的老同學郝逢光、王重富、侯惠、石增貴四人經過商量,一致決定上山參加犧盟會交城抗日游擊隊,直接進行抗日斗爭。1938年6月,華國鋒與同學正式上山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參加革命后,在進行武裝斗爭的同時,華國鋒仍十分重視宣傳工作。一天,他隨部隊夜行軍途經城郊梁家莊,看到墻壁上寫著一條誣蔑八路軍的反動標語“八路軍是人民公敵”。他拿起刷子,將“敵”字改成“仆”字,變成“八路軍是人民公仆”。之后又寫上“八路軍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戰隊伍”等標語,粉碎了敵人丑化八路軍的陰謀,振奮了當地群眾的抗日斗志。
『親自撰寫抗日通訊報道』
1939年晉西十二月事變后,華國鋒受組織委派回家鄉交城縣開展工作,擔任犧盟會交城縣分會秘書,擔負起發動群眾、配合主力、消滅頑軍和動員抗日的四大任務。1940年5月,交城縣各界抗日救國團體聯合會(以下簡稱“抗聯”) 成立,華國鋒擔任縣抗聯主任,黨內職務是民運干事,并先后組織工救會、農救會、兒童團等群眾性抗日團體。1941年底,由于抗戰形勢的需要,為了便于指揮,交城縣劃分為交城(俗稱“交東”)、交西兩縣。
鮮為人知的是,華國鋒從1941年開始擔任中共交城縣委宣傳部部長,同時兼任交城縣抗聯主任。戰斗之余,華國鋒將報紙通訊工作放在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廣泛發動黨員和群眾關心自己的報紙,積極協助辦好黨報。他以身作則,帶頭在晉綏《抗戰日報》(1940年9月18日創刊,抗戰勝利后于1946年7月1日更名為《晉綏日報》)上發表了許多文章和通訊,反映了呂梁山區、晉陽大地廣大軍民戰斗、生產等各方面的情況。
反映開展抗日武裝斗爭方面的文章主要有:1941年,日軍以車輪戰術對敵后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使抗日根據地遭受嚴重損失。1941年8月24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發表了《粉碎敵寇筑墻陰謀》,指出日軍在山西各據點筑起高達9米的圍墻,一定要給敵人以有力打擊,“粉碎敵寇筑墻陰謀”。1945年1月1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一版發表文章《清源某據點附近我營救盟機駕駛員,太原敵兵工廠等連遭轟炸》,敘述了八路軍便衣戰士營救盟軍飛機駕駛員,營救成功后護送其到分區休養所治療的事情。2月20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一版發表文章《交東邊山民兵出擊平川獲勝,敵人驚慌禁止偽軍帶槍外出》,寫八分區民兵在武工隊的率領下,首次出擊平川,解決了開柵與安定兩據點之間洪相一班搶糧偽軍,敵偽之后規定出據點活動的偽軍,一律不許帶槍。4月4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上發表文章《破擊敵交通,我堅持圍困古交、河口,敵偽遭我打擊緊閉碉堡門不敢出動》,提到古交日軍在春季攻勢中遭受連續打擊后極為恐慌、不敢外出的情形。
反映生產活動方面的文章主要有:1945年4月7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二版發表文章《交東準備棉籽調劑棉田》,寫到為了實現穿衣半數自給,交東運回棉籽準備進行棉花種植的事情。5月18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十二版發表文章《交東的軍火自給熱潮》,詳細敘述了交東開展的軍火自給運動,并糾正了兩種錯誤思想。
反映文教衛生方面的文章主要有:1945年1月29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二版發表文章《準備擁愛月文娛活動,八分區開展群眾劇運》,提到為執行毛主席文教工作指示,準備擁愛月文娛活動,組織小婁峰模范劇團巡回出演,推動發展了新的群眾劇團。6月17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二版發表文章《認識了不衛生要害病的道理,交東群眾衛生運動開展》,介紹了群眾經教員、醫生的講解,了解到不衛生的害處,加強了衛生工作的情況。
反映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方面的文章主要有:1944年11月9日,華國鋒等人在《抗戰日報》第四版發表文章《神槍手崔三娃》,全文共4000多字,詳細描寫了崔三娃在抗戰中的動人故事,特別提及崔三娃在戰斗中精準的槍法,鼓舞了群眾的抗戰斗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年12月7日至31日,晉綏邊區第四屆群英會在興縣召開,華國鋒領導下的民兵崔三娃、段祥玉、韓鳳珠被授予“晉綏邊區特等民兵戰斗英雄”的稱號。在會上,作家馬烽、西戎采訪了他們,并根據他們的事跡寫成了小說《呂梁英雄傳》。1945年7月19日,華國鋒在《抗戰日報》第二版發表文章《交東徐世忠同志舍己為群光榮殉國》。文章介紹徐世忠為了掩護其他同志安全轉移英勇犧牲的英雄事跡,鼓舞了群眾的抗戰決心。
華國鋒不僅自己寫稿,并且發動廣大戰士、群眾寫稿,幫助其他同志改稿件。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交東縣的抗日宣傳工作搞得非常活躍。干部積極帶頭,群眾熱心投稿,稿件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抗戰勝利后,交東縣和交西縣合并,仍稱交城縣。交城縣通訊組是華國鋒培養起來的模范通訊組,當時報紙上還介紹了他們的經驗。據1946年底《晉綏日報》發表的統計數據,交城一年內投稿215件,采用121件,和其他縣相比,名列前茅。
『多方扶助抗日劇團成長』
1942年9月,日軍在小婁峰西12.5公里的芝蘭扎下據點。華國鋒組織民兵站崗放哨,搜查敵探,堅壁清野,埋雷設伏,打擊敵人。擠掉敵人據點后,1943年冬,華國鋒在當地開展減租減息,改選了村政權,又辦起了冬學,組織群眾識字學文化。
在辦冬學過程中,小婁峰的一些村干部和民兵自發組織了群眾劇團,而且越搞越紅火。睦聯坡的群眾看到小婁峰成立了劇團,也跟著辦起了劇團。劇團辦起來了,但是沒道具,鑼齊鼓不齊,兩家劇團一商量,還是聯合起來比較好,于是就聯合組成了小睦劇團。
華國鋒聽說后,表揚了劇團自力更生克服困難的精神。看到大家唱戲的設備非常簡陋,他便給龍莊溝村政府寫了一封信,讓劇團團長閻安明派人到那里借來了一套銅鑼镲,還從縣抗聯經費中撥了500公斤小米,幫助劇團解決用具和吃飯問題。為了加強對劇團的領導,華國鋒又派了一名愛好文藝的抗聯干部到劇團長期幫助工作。
劇團在得到華國鋒的熱情支持后,劇組成員干勁更足,他們自己動手,用磨細的牛筋做弦,制作了胡琴等一些樂器。兩個村都編寫和排練了幾個節目,膾炙人口的有《反“掃蕩”》《反迷信》《革命挑菜》等。這些劇目通過表演的方式,歌頌群眾斗爭中的英雄模范,揭露和批判敵人以及反動和落后的東西。有時根據戰斗需要,會編排一些戰斗教育類的劇目。1945年5月18日,華國鋒發表在《抗戰日報》第十二版的文章《交東的軍火自給熱潮》中提到,為了使群眾消除對地雷害怕的心理,認識到地雷的威力,有效開展地雷戰,“在春節中,群眾劇團演出了《埋爆炸》《婦女學爆炸》等劇,宣傳開展爆炸與軍火自給;有些節目是把本人對爆炸認識的轉變、體驗等事實介紹出來,對大家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華國鋒看到小睦劇團走上了正軌,便更加精心培育,不但經常指導他們如何編排演戲,還在困難條件下想盡辦法給劇團許多支持和幫助。他把減租減息后地主退還的幾畝地交給劇團耕種,還從當時敵占區的縣城買回了一套銅鑼镲,并細心關照解決女演員的困難。當時,由于群眾中存在著封建意識,婦女大都不肯參加劇團。劇團缺少女演員,影響了宣傳效果。華國鋒發現問題后,指示劇團人員要耐心做群眾思想工作,講清楚今天演戲與過去不同,是為了教育群眾,參加演戲還可以識字學文化、了解政策,好處多多。而且指示劇團人員要注意照顧女演員家中的實際困難,讓她們做完營生再來演戲。排練的時候,家里有事還可以請假。在此之后,很快就有幾名婦女參加了劇團。1944年,八路軍一個供給處駐進了睦聯坡村。華國鋒又和供給處協商,請他們盡量支持小睦劇團。之后,供給處撥給劇團12丈幕布和3套八路軍軍裝,還把繳獲的2套日軍軍裝、1把洋刀以及軍帽、皮鞋等送給劇團做演出的道具。
“到一九四五年,小睦劇團成為晉綏邊區八分區的突出典型。為此,華國鋒同志親自撰文在一月二十九日的《抗戰日報》上介紹了小睦劇團的活動情況和斗爭經驗。后來,晉綏邊區第八分區組織了一百零八個劇團,在關頭村舉行文藝會演,全體觀眾一致推崇小睦劇團是辦得最早,方向對頭,劇本內容緊密配合當前的政治任務,演員唱得好,做得真,有工農兵感情。因此小睦劇團榮獲第一名,得到‘劇運急先鋒’錦旗一面,物質獎———做幕布用的白布十二丈。”
除此之外,華國鋒還積極培育兒童劇團,十分關注兒童劇團的成長。他派了縣完全小學的張老師幫助兒童劇團排戲,又要求村干部一定要協助把劇團辦成宣傳群眾、教育兒童、配合中心斗爭的宣傳隊。隨著抗日斗爭各項工作的開展,兒童劇團編演了《捉漢奸》《勸反正》《講衛生》等許多新戲,兒童劇團便真正辦了起來。不久,幫助兒童劇團排戲的張老師被調走,兒童劇團的發展遇到了暫時的困難。華國鋒了解情況后,開介紹信請來新的老師幫助排練,并且添置了一些樂器和服裝。之后,兒童劇團越辦越紅火。兒童劇團不僅到寨子、石沙、雙龍等村莊巡回演出,而且深入到敵占區邢家社等地為前線部隊和群眾演出,受到了縣政府和戰士們的好評,先后獲錦旗20多面。《抗戰日報》也曾兩次發文表揚。
抗戰時期,華國鋒不僅直接帶領武工隊到游擊區、敵占區活動,運用地雷戰等方式有效打擊敵人,而且在宣傳戰線上也做出了貢獻。在華國鋒的帶領下,晉綏八分區根據地群眾文化工作蓬勃發展,群眾劇團的演出緊密配合了各個階段的抗日中心斗爭,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
(該文摘自《黨史博覽》雜志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