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部隊為了靈活機動的出擊敵人,常常是“夜行百里,日翻三山”,流動性較大,往往在吃住問題上給地方干部造成一些困難。每當碰到這種情況,華國鋒同志總是以大局為重,把方便讓給部隊,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領導者的胸懷和高尚風格。
一天,華國鋒同志和縣里的幾個干部來到汾河邊上的河口村了解情況。一進村,打前站號房的同志就找到華書記,十分為難地說:“華書記,咱們剛號好房子,部隊就開過來了,房少人多,這……”
華書記笑笑說:怎么,有矛盾了?沒關系,矛盾到處有,嘴唇和牙齒還經常碰著呢!這個矛盾好解決,咱們不住不就解決了。
號房的同志有些猶豫。華書記拍拍他的肩膀,說:為了徹底打垮鹽(閻錫山)缽子,部隊的同志起五更,睡半夜,今天又不知跑了多少路呢!讓同志們睡外邊,咱心里能舒坦?咱能睡得著?
號房的同志沒詞兒了,可跟華書記來的通信員不同意地說:“華書記,眼看天就黑了,到哪去住呢?這里山風透骨涼,就是我們住外邊,你也應該有個住處哇!”
華書記微笑著說:咱們的住處好辦,在哪里不能湊合一夜。他把目光落在打前站的同志準備好的一堆麥秸草上,對通信員說:你看,咱們用這當“鋪蓋”好不好。說完,就親自去抱麥秸草。通信員站在臺階上,凝望著華書記的背影,心里感到熱乎乎的。頓時,華書記給部隊讓莜面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那回,管理伙食的同志好不容易弄上點莜麥面,想“犒勞犒勞”華書記和機關的同志。莜面窩窩剛剛蒸好,部隊開過來了。華書記立即對大家說:正好,咱們做了“擁軍飯”,快,給野戰部隊的同志們吃吧!讓他們吃飽了好打閻匪呀!而他自己,卻和機關的同志吃起谷糠炒面來……想著想著,通信員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時候,華書記抱著麥秸草走到通信員跟前。通信員抹了下眼淚,聲音顫抖著說:“華書記,你總是這樣,處處想到別人,而唯獨沒有自己呵!”
華書記一聽,心中明白了幾分,就對他說:記住,不論甚時候,咱們都要做軍民團結的模范??!
要做軍民團結的模范!華書記的這句話使通信員受到了一次很大的教育,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華書記一次次這樣做,是在做一個軍民團結的模范??!
這時,部隊的同志走進了院子。當他們聽說華書記把房子讓給他們住,說什么也不肯住。盡管部隊的同志磨破了唇舌,華書記還是把房子讓給了部隊的同志,這天晚上,他自己就在院子里睡了“金絲床”。
從此,華書記讓房的佳話,流傳在呂梁山區汾河兩岸。
備 注:該文摘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78年5月出版的圖書《華主席在戰火紛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