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縣抗聯(lián)有個通訊員叫張財柱。他無論走到哪兒,在背包里總少不了一樣東西,這就是一小捆劈好的松油柴。提起這事,還有一段故事哩。
一九四三年秋,交城縣委決定在睦聯(lián)坡舉辦一期干訓班。天,當華主任趕到這個村時,已經(jīng)是夜晚十點多了。通訊員張財柱很利索地收拾了一下住處,就趕忙去我燈油。因為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小張知道華主任在外面辦完事回到住處,再晚也總要挑燈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小張忙呼了一陣,一滴油也沒有弄到。當他懷著內(nèi)疚的心情,空著雙手回到窯洞跟前的時候,發(fā)現(xiàn)華主任的屋里亮著“燈火”,華主任伏案讀書的熟悉身影映在窗紙上。小張感到驚異,他輕輕地推門一看,華主任正全神貫注地坐在那兒讀毛主席的書,身旁點燃著一枝松油柴。濃濃的一股松煙冉冉上升,松柴煙味撲鼻而來。望著這情景,小張又感動又難受。他輕手輕腳地走到華主任的身旁,低著法,不好意思地告訴華主任沒有找到燈油。這時,華主任才發(fā)現(xiàn)小張回來了。他溫和地看了看小張,微笑著說:弄不到就算了,眼下條件困難,群眾點燈用油也很困難……,停了片刻,華主任指著放射著光芒的松油柴,興奮地說:你看,這不是照樣可以照明嗎?!往后咱們可以多準備些,以備急用。從此,通訊員張財柱的背包里,又多了一樣東西一一小捆劈好的松油柴。他走到哪兒就帶到哪兒。華國鋒同志常常不顧一天工作的勞累,點著松油柴,伏在小炕桌上,專心致志地看書學習、記筆記,一直到深夜。小張見華主任的鼻子熏黑了,眼熬紅了,臉累瘦了,心疼地勸他注意身體,可是華主任總是爽朗地說:斗爭這樣尖銳復雜,必須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才能奪取革命的勝利。
備 注:該文摘自《山西青年》雜志1977年第6月期